【炮台】深圳赤湾左炮台访古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访古游记 Author 访古游记
赤湾左炮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半岛的鹰嘴山顶端。赤湾原有左右两座炮台,始建于清康熙八年(1669年),共有生铁炮12门,踞山面海,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,钳制赤湾港口,雄视伶仃洋海面,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,现仅有左炮台遗存。1983年赤湾左炮台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左炮台远景
新市保碑
旧市保碑
赤湾左炮台门在盘山公路边,交通十分方便。进入大门拾阶而上,右边立有数块石碑,均为纪念林则徐而树立的。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”
——敬录林公则徐诗句 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
“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!”
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
林则徐手书《贞观政要》
《出嘉峪关感赋》原诗
我来别有征途感,不为衰龄盼赐环。
赤湾左炮台近景
赤湾左炮台坐北朝南,分台体和围墙两部分。其平面呈长方形,长26.2米,宽15.5米,高4.5米,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。城台上部青砖砌成,下部大块花岗岩砌成。炮台的入口在北墙,城内分东西两厢,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,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营房。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,是运用炮位的场地。
赤湾左炮台北面
左炮台刻石
营房遗址
赤湾地理位置重要,据史书记载,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,皆经此地。从明代起,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,清康熙八年(1669年)始于赤湾修建炮台。据记载赤湾左、右炮台设兵数千名,共有大炮12门。现炮台上仅存一门古炮雄视伶仃洋,虽然炮管已经锈迹斑斑,但雄姿依旧。
铁炮
道光十八年(1839年)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禁烟,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赤湾炮台,为禁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利用炮台,在伶仃洋、穿鼻洋大败英军。见证鸦片战争的赤湾炮台现在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,深圳市曾于1985年对炮台进行修复。
炮台南侧
赤湾左炮台北面的广场上有一尊塑于1985年的林则徐全身铜像,是为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而建造的,塑造了林则徐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手持单筒望远镜,身佩长剑,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的形象。铜像高3.2米,重1.8吨,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。雕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创作,大理石底座正面,是已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“林则徐纪念像”,北面镌刻着谢华先生撰写的碑铭。
林则徐像
林公俯瞰的的地方正是当年抗击英军的战场之一,如今沧海桑田,成为中国最大的转运中心——蛇口港的所在地。一排排高大的岸桥起重机彰显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强盛,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、被动挨打的日子已经过去了。此情此景,当足以告慰林公及当年战斗在赤湾炮台上的英雄们。
蛇口港